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ysladmin 17 0

孔子对古代礼仪持什么态度?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礼仪教育”有什么启发?

  • 礼,不是一层不变的

孔子对于礼数的变化是欣然接受的

因为礼在于心中的敬意和真情实感

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心而发的敬意无不是礼仪

是试图从外在的形式来影响内心

在传统文化被遮蔽的当今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失为一种方式方法

但若是以此去敛财则是罪人矣

反而让人产生厌恶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其一,孔子认为古代礼仪是社会回归和谐的钥匙,也是修行儒学的途径。其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强调礼仪得体,文质相当。

孔子重视礼仪,倾其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克己,克制私心、私欲,很好地约束自己;复礼,即恢复礼仪,因袭礼制,以及相应的接人待物的礼数等。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是周礼。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显然,孔子推行周礼并不是最终目的,周礼只是实现终极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孔子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仁”,使社会达到和谐有序。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要求学生、门人的行为方式。因此礼仪是孔子思想的外在体现,也是表象的。

正因为礼仪是外在表象,所以礼仪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等等,都有许多礼仪。

纵观孔子礼仪,并非迎来送往的繁枝缛节,而是从封建宗法制直至国家建设和社会架构。既有礼节性的内容,也有管理、协调乃至变通的治理因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君子的礼仪既关乎个人行为,也关乎社会责任,因此孔子要求每个人都要认真践行,都要做好。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是全民性和全时性的,从君王大臣到平民,并且贯彻始终。尤其是居高位者,应该成为百姓的表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贤能之人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会在社会上起到积极作用。

孔子试图通过“礼仪”来实现他所说的“仁”的理想境界,人与人之间都能亲善,社会和谐。

有些人,什么事都想和名人沾上关系,不管这个名人是不是人渣。

孔子一生“克己复礼”,顽固的遵循周礼,甚至以礼之名杀人。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其中《相鲁第一》中记载齐鲁夹谷之会时,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

译成白话文就是说:

齐国方面演奏宫廷乐舞,歌舞艺人和矮人小丑在国君面前表演歌舞杂技、调笑嬉戏。孔子快步登上台阶,站在第二阶上说:“卑贱的人敢戏弄诸侯国君,罪当斩。请右司马迅速对他们用刑。”于是斩杀了侏儒小丑,砍断手足。齐侯心中恐慌,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那群戏子虽然在台上表演,不符合当时两国元首会晤时的礼仪,但错在他们吗?他们是齐国请来的,而不是不请自来来拍马屁的。再者,仅仅是在两国元首会晤时上台表演幽默剧便该杀的刑法,有一丝人道可言吗?孔子利用这一严酷的刑法滥杀无辜,有一丝人性可言吗?

不敢动安排节目的齐国君臣,却杀群众演员表现自己懂“礼”。这比在公交车上不敢让光头花臂男让座,只敢打不让座的孕妇还无耻。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就是说: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然后升堂再磕头,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标签: 文明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