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文学才女蒋方舟,现在过得如何?
蒋方舟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因为离她很远,没有任何联系,除了网上看她的资料、视频,其它的一无所知。所以要回答她现在过得怎样?似乎只能是一种猜想。我想,蒋作家现在日子过得肯定很好,有名有利,年轻漂亮,社会关注度高,自然过得比较滋润。但也并不是没有苦恼的时侯,因为在好评的声音之外,也有杂音,如怀疑其少年写作天才,作品是美女作家母亲代笔,有人帮其炒作等等。谁听了这些话会舒服高兴?所以从这点看蒋作家的日子也并不那么好过。
先放下作家的日子是否好过问题不论,我想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1、不要怀疑少年写作天才。古往今来,少年写作天才不止一个。王勃十四岁写出《滕王阁序》;洛宾王七岁写《咏鹅》一举成名;李贺七岁吟诗受到大文豪韩愈赞赏;白居易十六岁写《赋得古草原离别》。古人如此,现代人也有不少少年写作成名者,如冰心七岁开始写小说,十二岁在校刊、杂志发表作品;张爱玲也是七岁开始写小说,十二岁在校刊、杂去发表作品,等等。如此看来,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发表散文《打开天窗》,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
2、不要否认美女作家母亲的帮助。蒋方舟自七岁写作,并很快发表作品成名,与母亲的教育帮助是分不开的。这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当今社会,競争空前激烈,谁胜谁败,诸多因素。家庭的因素,家庭的资源,是重要的法宝。君不见,社会上很多成功者不是借助家庭、家族、亲朋、同学、老乡等社会关系做成事情的吗?写作也如此。比如创作思想、作品修改、出版发行、营销等,都离不开家人和他人的帮助。蒋方舟如果没有一个当作家的妈,她要成功须需付出双倍的努力,出名还未必有这么快。
3、不要被名利所累。一个作家出名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更不容易的是作家有了名利以后继续保持创作热情,甘于清静,写出更深更好更多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和社会。名利场往往是作家的坟场,很多人写作出了名,有了钱,热衷于风花雪月,贪图热闹享受,不再艰辛创作,甚至只想靠找关系,走门子,甚至靠炒作,维持已有的名利,最后沉沦。尤其是美女作家,社会上围猎者众,更要当心,更不要自投罗网!我们希望蒋作家能象冰心等老一辈作家那样,少年成名,中年著名,老年留名。
从窦文涛的节目中大概了解一些,个人认为这个女人最起码从她说话能知道读过一些书的。有自己独到见解和剖析,不是那种花瓶角色,这就已经说明她书没白读。至于她的作品还真没看过,说她是个作家,我选择相信,因为我个人认为她有那种能力。
说白了,破格录取本身就是失去了公平。
既然文学如此厉害,你考个文科状元也算,别说文学跟文科不搭界,所有的文学素养均是来自各科,尤其是文科。
清华破格是侮辱了蒋方舟,认为她应该获得一次镀金的机会。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总之这是一个尴尬的方式。很简单,如果能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有很多人会写出能让清华破格的文学作品。你能理解韩寒的话,就能理解我的话。
蒋方舟的作品没看过,想必是有才华的,所以不做评价。她参与的节目看过几期,每期都能成功令我换台,还有窦文涛,都什么破观点?!!当然,名气决定了机遇,而后就只能依附而不能直升了,这就是标签“才女”的蒋方舟面临的尴尬。年少成名以后,终归是坐吃山空了。。。。
很多人说她的作品做不到家喻户晓,其实,林徽因的作品我也没看过,这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各有所爱而摒弃其他。我喜欢三毛的文字,喜欢听她在成都流浪时的录音,她的孤独和洒脱。但是她的作品也不是家喻户晓。
三观。看圆桌,马未都,窦文涛,蒋方舟。马爷的三观与我相似,其他两个,确实有好多不敢苟同,于是也就不看了。而且就一个节目来说,如果没有新锐而独特又能令人理解和推敲的观点时,势必就是一个“糊口”的工作,而不是典型的“圆桌会议”。
标签: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