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

ysladmin 11 0

关于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你知道多少,含义是什么?

谢邀!有关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是很多的,我把它们总结为三个类型:一类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一类是农业生产的知识性的;一类是反映气象对农业生产影响的。

农村谚语俗话是几千年农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对取得农业丰产丰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想了解分享更多有趣的农谚俗语,请你关注我。

首先看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大家都知道,作物的播种与收获,都有很强的时间要求,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旦错过种植时间,就等于荒废一整年,农作物要适时播种,及时抢种就是这个道理。相关的谚语俗话有很多,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卜,末伏芥,三伏有雨种荞麦;早上种瓜、尽开空花,晚上种瓜,瓜用车拉;七月种芫荽,八月种菠菜;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八月蒜鸡不看,九月蒜鸡当饭”;清明蜀黍谷雨麻,立夏前后种棉花等等。大自然是神奇的,如“八月种蒜,鸡子不看,九月蒜,鸡吃一半”,大蒜若种在八月十五前后,蒜苗出士后,鸡子是不会去吃的,若到了九月再种,长出来的蒜苗鸡子就喜欢去吃,在过去家家户户都散养鸡子的年代里,村头地如果种蒜不遵守这个经验,就会被鸡子吃掉很多,走成严重的减产,甚至今绝收。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看反映农业生产知识性的。常言道,行行出状元,农业生产也需要科学技术,种子、农药、化肥等都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古人在俗话中早有总结。例如小麦是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惊蛰不锄地,好比蒸馍走了气;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三耕四耙五锄田,一季庄稼吃两年等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农民摸索出了大量的种田经验,总结的俗话既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科学性。如为什么说"惊蛰不锄地,如比蒸馍走了气″呢?因为惊蛰是植物返青的季节,作物生产需要地温的支持,俗话说,锄头下有水,锄头下有火,冻结了一冬的土地,即便是有阳光,升温也是很难的,锄地,既除草,又松地表,与底层脱离的表层土,更容易接受阳光和春风,高地底层的地温,有助于作物的返青。

再则看反映气象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土、肥,在古代,庄稼是靠天收,最明显的就是水,雨水多就涝,雨水少就旱,因此,气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有关气象与农业相关的谚语俗话也非常多。例如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麦收底墒,秋收浮墒; 今冬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等等。怎么理解"终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农谚呢?常言道,麦下八十三场雨,意思是麦子八月种上之后下场底墒雨,入冬十月下场过冬雨(雪),阳春三月再有一场返青雨,小麦一定会取得丰收。今冬麦盖三床被,就是能有三尽雪的覆盖,当然,雪大了一场就解决了过冬问题。来年枕着馒头睡,有了墒情,小麦大丰收,农民就会丰衣足食啦!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阅读,乐见关注】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减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现代自然气候多变性

人们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科技的发展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循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循环系统,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200公里,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但是气温的升高也会使中纬度地区极端天气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趋于加重。气温升高会使低纬度的高温和伏旱加剧,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循环系统,旱灾与水灾越来越频繁,且温度过高也不利种子生长。这些都会造成中、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周期及播种时间的改变。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依靠古人根据常规的自然气候总结传承下的农谚俗语也就不那么准确了,所以渐渐地减少了农谚俗语的使用。

二、农业生产现代化

所谓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指先进的种植模式、精良的种子选育并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减少种植者的参与性,同时也减少了农谚俗语的使用,导致人们不再根据气候及农谚俗语经验选择耕种时间及方式。

所以综上两点我觉得是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减少的主要原因。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很多,根据区域差别,也各有不同。我是山东人,从小就听过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每年四月二十号左右是谷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到白天20多度,地温也上升到15度以上,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播种了。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意思是说,长江以北地区,自立夏到小满期间,除了极少数作物,都是播种适宜期。但芒种节气后,只有生长期相对较短的可以播种,生长期长的就不能种了,到秋后霜降前不能成熟。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北方的冬小麦,最适宜播种期是秋分节前后,早了晚了都对收成不利。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播种期也

推迟了。

这些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其实也是老黄历了,有的也不合时宜了。

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冬耕深一寸,强似多上粪。

种地不使粪,尽是瞎胡混。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口粮不佳,多栽地瓜。

人糊弄地,地糊弄人。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春干干不死,秋干一刀刮。

过了芒种,不能强种。

1.砖头瓦块也有翻身的时候。
这叫做瓦片也有翻身日,只争来早与来迟。(《梦笔生花·弦索乐府》)《通俗常言疏证·祸福》:今江北人云:城河里砖头也有翻身日。

2.挂羊头,买狗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后汉书·光武帝记》:“悬羊头,卖马脯。”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
《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
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四十五回)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剜了心头肉。
路过一家田地,把满田长的油菜,踏得来如牛耕一般。当下田主见了,好似心头剜去了一块肉,拼命的上前阻挡。(《官场维新记》六回)

6.骡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见河北《清河县志·风土志·方言》(1934年版)

标签: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