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鲍老师被他喜爱的尖子生刺死,真相究竟是不是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
什么是真像?有时候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像。何况现在有一方当事者已逝,全靠另一方的一面之辞,可信度有多少?即使是警方介入也未必能得到全部真像。
更不要说媒体了,出发点不一样,选材就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角度就不一样;对事件本身理解的不一样,报道的结果就不一样。
对于真像,由于谁都不是现场经历者,只能从媒体介绍中去疏理,去总结,去分析,去理解。
不过,根据我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理解有两个方面比较迷惑:
一,有媒体说是班主任鲍芳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目:观看一部励志影片,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尔后这位学生跑出来对老师说他要去外面买东西不想写,而鲍方不知当时因为什么原因心头有点火,便顺口就说了一句赌气话"不想写就转班",随后走进办公室想了一会儿,觉得刚才说的话有失偏颇,于是就将这位叫罗某杰的学生叫进办公室,一番道歉跟劝说以后,罗某杰还是不想写,鲍老师眼见说服不了罗某杰,就拿起手机准备拔打学生父亲的电话,没拔通,接着又拔学生母亲的电话,刚拔了几个数字,站在鲍老师后侧的罗某杰就拔出了藏在衣服里的水果刀刺向了他的颈部,而鲍老师被一刀基本就毙命了,可这位学生后来还捅了老师的很多刀。
可见这位学生对鲍老师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呀!接连捅了二十多刀,听说后来还补了两刀。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学生身藏的水果刀,是去到办公室才从抽屉里面拿出来塞进口袋里的呢?还是一直藏在身上以防不测备用的呢?
如果是前者,那仅仅只是对老师有仇恨,如果是一直身藏弹簧刀,那就不得不说这是学校的问题了。说明这个学校校风校纪很差,管理涣散。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常有发生,学生毫无安全感,以致于才常备刀具且私藏在身,且学校也没有对学生私带凶器进行检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方面规定。可见此所学校的组织纪律涣散,管理疏漏才是这起案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媒体无法告诉我们真相,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
媒体只会将事发之时的图片拍给我们,可是什么角度,以谁的角度,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鲍老师从接触当事人起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所知。
当事人家里父母,对他的学习以及和孩子的平时互动我们也无从所知。
当事人周围同学和他的相处,我们更是无从所知。
都说媒体人是没有观点的,其实,他们只是选取当时最能吸引人眼球的话,挑拨所有观众的心,真相永远不在曝光的内容里,事实上,任何事情一旦曝光,真相就已经变质了,因为在接下来的追踪和采访里面,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个事情产生之后有所发酵,有所变化。
首先,对鲍老师不幸遇害表示哀悼,也深表同情和惋惜。单就这件事本身而言,无论起因还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想司法机关会进行调查取证,并作为审判的考量依据之一。我只想说,这个案件既是一个孤立事件,也折射出现在校园管理、学校教育、师生关系矛盾的一个侧影。我们既不必惊慌于此类事件包括同学间或是师生间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也要引起社会各界对校园问题和事件的高度重视。其实,此类事情的发生,也不是今天或这个时代独有,只是互联网让信息扩散更快,知道的人更多。但这种事件的发生,确实令人痛心,也令人震惊。一个尖子生,在老师办公室,就因为老师要打电话通知家长,就用刀把老师杀害。那可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啊!一刀割了要害不说,还刺了数刀!这是心里有多大怨恨,才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一般非预谋的临时起兴或冲动杀人或伤人,尤其凶手是一个没有前科和经验的少年,在第一刀下去后见血或对方快倒下的时候,就会被吓清醒,毕竟对方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啊!通常只有怀恨在心,刻骨仇恨,或者憋了很久的怨气要爆发,才会出现这样不可思议的一幕。我们可能会猜想这个孩子性格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问题,学习压力的问题等等,这一切都是猜想和推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发生这一切绝非一朝一夕而致!作为有孩子的家长,我可能会想得更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家长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家长与学校及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应各自肩负怎样的不同责任,扮演怎样的角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协调配合,让一个孩子有健康的身心,对社会和人生有正确的认知?怎样才能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做到对立统一?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远离暴力和血腥,也不要成为暴力和血腥的牺牲品?我想,这不仅仅家长应该思考的,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己都需要思考,全社会都需要思考!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少年教育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青少年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一起努力吧!
标签: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