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还有没有传统的味道呢?老北京真的消失了吗?
老北京真的慢慢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首都。
在这里云集的是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地方的多种文化,风俗,习惯。也正是这些文明正在慢慢改变着这里的风土人情。
老北京的四合院逐渐开发成了高楼大厦,一条条“曲径通幽”似的胡同也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商业街。
姥姥家住在天桥。大栅(shi)栏边上,很小的时候去过,一家一家的都挤在大杂院里,一个大杂院能有七八户吧。迷宫一样的胡同一条连着一条,很多胡同名字甚是有趣,记得母亲她们住的是普陈室(不是这几个字,音是这个音)胡同。公厕在胡同的某个角落,虽然偏僻,也总能听到人们热情的打招呼。
“吃了嘛您”“来了您”“慢点儿您”。北京人对“您”特在意,把张嘴说“你”,认为不礼貌,不够尊敬人,老话儿叫“野腔无调”的。
各地有各地的文化,老北京也不例外。可随着新首都的建设,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文明涌入,老北京文化终将慢慢隐去,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灿烂辉煌,光彩夺目的新首都。
什么叫做老北京?为什么叫做老北京?就好比一个人 他在学习着打扮 学习着进步 学习着与其他人交流 经过时间的冲刷 时代的洗礼 外貌虽然与以前大不如同 但是骨子里 永远是曾经的他 北京也一样 总会有一些人继承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 不变的是北京的热情 时代的动迁总是先有舍才有得 我们要脚踏实地的进步 这才是对北京最好的谢礼
是没了,而且是永远也回不来了。为什么?第一,现在那些影视作品里的老北京并不真实,就说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老北京的吆喝吧,那些做小买卖的来自河北、山东等等北方各地吆喝声也各不一样,差别很大熟人见面打招呼也没那么夸张。《茶馆》里演的那些是满清的遗老遗少,不是老百姓的常态;
第二,现在的北京人在北京是少数,没有几个人是“老北京”,就从六七十年代说,那时要是小学开家长会,来的家长说话是南腔北调的哪的口音都有,说北京话的是少数。可见,北京本来就是个杂居城市。
第三,他们所说的老北京小吃,多是从宫廷里流传出来的,应该叫“宫廷小吃”,那时的老百姓吃不起。
北京人尊老爱幼,中国别的地方也一样,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不是北京的专利。我在这里给大家纠正一个看法,都说北京人有几套房,不用工作吃房租就能过好日子,不是这样的,有几套房的是北京老城周边的农业户,北京这些年扩大占地,他们就“发财”了。那些城里胡同里的住户,还是几口人住在十几平方小房的大杂院里。
从人文和物质上来讲老北京的味都没了。过去住大杂院主人外出可以把家门钥匙放在同院的邻居家,孩子放学可以在街坊大妈大婶家吃饭留宿,有老人独自在家的街坊四邻能煮碗热汤面送过去,厚道两个字体现在北京人身上。现在院里都装上监控,居住着山南海北的异乡客买卖人。再说吃上,还有原汁原味的京味么?连烤鸭都不用果木了,烤鸭的鸭胚也不是来的京东箭杆河边的基地了。也难怪每天京城这么多旅游客吃住行,光吃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恐怕都要把祖师爷刨出来吃了也吃不出原味。北京需要创新来满足吃客得嘴,更要保留老祖宗留下的原汁原味。
标签: 伤城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