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把刘邦写成个好色的难登大雅之堂的流氓无产者,你认同吗?
“世界上有的人总是听不了反对的意见,尤其是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当一个人的眼睛生在额头时,他怎能看见前方的陷阱?”
(西汉)司马迁
中国古代众多官职中,特意设立了史官这个职位。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明白,一旦自己不能知道历史正确的信息,自己的王朝很可能会覆灭。
“董狐直笔”这个成语,就是说给所有史官知道,历史就应该如实记载。
司马迁出身史官世家,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史官。
春秋的齐国史官董狐,宁可被杀,也不愿篡改历史。他是司马迁的偶像,史官的楷模。司马迁自然把这种传统牢记在心。
董狐直笔
汉武帝对司马迁行腐刑前,司马迁已经动词写《史记》。后人猜测司马迁故意写刘邦行为不检,含有报复汉武帝的嫌疑。
这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汉武帝自己也看了,还任命司马迁为中书令。
汉武帝对司马迁写的《史记》都没有意见,那些不是刘邦的子孙的人,反而在鸣不平,岂不是奇哉怪也?
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看了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高祖本纪》之后,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刘邦是个流氓的无产者,而是他被司马迁写的十分真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尽管的《高祖本纪》开篇中,就有大量的神话描写,什么真龙之子、贵不可言、帝王之气,斩白蛇起义等等。但这些描写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造势,对于刘邦这样的布衣之人来说,没有合理的理由,怎么能替代秦而成帝业。也就是他缺少天命,这种天命怎么来呢?只能通过造势让人认同自己,否则汉的建立就缺少合法性。
按照道德标准去衡量,刘邦显然不是个君子,他是个善于顺势应时、趁势而起的人,而且他善于用人、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这些都被司马迁真实的记录下来,不隐恶、不逢迎,就是司马迁的本色。说刘邦是南登大雅之堂的流氓无产者,这样的说法我不能接受,也无法接受。
那么刘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刘邦从小就不好务农,不愿意在田间耕作,那他的时间用来做什么?两件事:一件是读书,一件是结交天下豪杰之士,为自己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同时刘邦通过读书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这也是到后来他能够胜任泗水亭长这一职务的原因,要知道秦的官吏任命是需要经过严格考核的,刘邦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无法担任其职。
刘邦性格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豁如,另外一个就是大人长者。所谓豁如就是心胸开阔,不计眼前得失,不计蝇头小利,可以与天下人共利,这也是现代管理学中所提到的双赢思维;所谓大人长者,容易接近且待人宽厚,这也是楚怀王当初命刘邦统帅部队进军关中的关键原因,因此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和拥戴。
刘邦在常人眼里既不是英雄更不是圣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我们每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分别。但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勤奋获得了所拥有的一切,这一切都与他的性格特征与能力特点有巨大关系,他不是某方面的专才,却是管理方面的全才。也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管理者,因此才能把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凝聚在一起,形成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刘邦,最接近常人的帝王,司马迁,最接近真实的史家。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俗人老李,简单答题。个人以为,司马迁写刘邦的好色、流氓、无产者这些缺点都是实事求是,没有错。但是司马迁也写刘邦胸怀广阔、知人善用等优点。
汉王刘邦本就出身穷苦家庭,身上有一些小人物的特征很正常。和楚王项羽的出身相比,刘邦自然多了一些市井小人物的气息,地痞或流氓这类的评价并不过分。秦末,刘邦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百姓家,清贫是一种注定的命运。无产者这自然是个事实。
男人本色,对于刘邦那个年代的男人来讲说几房老婆纳个妾都正常不过,更不要说作为一代帝王了。
刘邦做泗水亭长那段日子,整日和一帮社会底层小人物混迹一起,在与三教九流的打交道中,他学会很多实用的伎俩变成了一个社会型“小江湖”。既练就了遇事沉着镇静素养,也学会了阴险和机智。当小计俩变成大智慧便成为楚汉之争中刘邦最终的胜利法宝。
司马迁《史记》赋予刘邦诸多传奇色彩,且不说那些光怪离奇故事。一个游手好闲的穷光蛋娶了一位妙龄娇妻,没有权钱的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草根皇帝的先河,三年反秦,四年楚汉战争,面对的都是强劲的对手,而刘邦仅用了七年时间就转身成为西汉的开国帝王。所以说,汉王刘邦在《史记》中充满了传奇色彩。
楚怀王信任刘邦让其西进而让项羽北上援赵,楚怀王认为刘邦入关中之后不会滥杀无辜,然而一向为酒色之徒的他竟也不负楚怀王的期望,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入咸阳后秋毫未犯。相反,项羽入关中后烧杀抢掠,让百姓想起暴秦,刘邦在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如此胸怀,为他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咸阳路上,刘邦恰巧遇到秦始皇出巡,面对始皇的威风,刘邦脱口而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口气中多有羡慕,而项羽在另一个地方看到秦始皇的威风模样则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展露的是其更多仇恨和野心。
标签: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