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苏雪林为何用了半辈子辱骂鲁迅?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在大家的传统认知里有着这么一个观念,那就是要尊师重道,这是最基本的道德问题。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可是苏雪林就不同,她反其道而行之,在鲁迅先生死后,她发表了许多,为其不敬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要知道苏雪林可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啊,怎么会有如此的行为呢?难道是鲁迅先生做的太过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鲁迅先生的人品当然没有问题。
可是为什么苏雪林会有这一异常的表现呢?其实这是与她的性格和受到的遭遇有关。首先咱们先来研究下其本人的性格,此人性格有些偏激,且还善妒。要知道在民国时期,鲁迅先生可是颇受国人爱戴的,他发表的那些文学作品颇受当时人的喜爱。苏雪林此人自认为其文学作品不比鲁迅的差,但其文学地位却远远比不上他,心中难免有些哀怨。再加上鲁迅先生此人为人处事有些不太懂得变通,苏雪林就觉得鲁迅有些孤傲。
再加上她本人婚姻不幸,可以说是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毕竟对于女人来说,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遇到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要想遇到那样的人,哪有那么容易,因此苏雪林便觉得命运对她不公。她公开发表言论去辱骂鲁迅先生,她其实是知道会受到公众不满的。可是为了夺人眼球,她依然这么做了。
我个人认为苏雪林此人道德上还有些问题。在鲁迅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她可半点没有表露出对鲁迅先生不敬的行为。在人家刚刚死去后,她就跳出来捏造一些事实来抹黑自己的恩师,这样的无耻行径确实让人无法接受。这可就搞笑了,明眼人都知道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当时的国人精神非常麻木。她还说鲁迅先生特别喜欢怀疑别人,老是觉得自己会遭到迫害,于是在枕头下面藏了一把利器。爱惜性命本就是正常的,没有人不会不怕死。
更何况由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效果确实绝佳,让很多国人精神都得到了洗礼。这让那个时候的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非常的不满,派了很多的卧底去刺杀他。所以我认为苏雪林此人思想有些偏激,胡言乱语的编排自己的恩师,委实称得上是个小人。
苏雪林,一个女精神病,一个压抑了一辈子的偏执狂,一个捧台湾当局臭脚的赖婆娘。
这个贱货前半辈子把鲁迅先生捧上天,后半辈子骂鲁迅先生半辈子,无非三个原因,一是俩人见面,鲁迅先生就像这个贱货说的,“比较傲慢”,这个贱货当时也小有名气,觉得受了侮辱。二是鲁迅先生在大陆被封神,而这个贱货在台湾拼了狗命骂鲁迅先生,可以捧台湾当局的臭脚丫子。三是,这个贱货深知,要想骂名千古,那就拼命的骂一个比它更有名的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贱货婚姻不幸,一辈子性压抑,找个出气筒——骂鲁迅先生,一举多得。可怜又可悲的贱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自古文人相轻,不管这个文人有没有真实才学,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苏雪林是个才女,曾去法国留学。虽然因种种原因没有学成,在当时中国知识女性中有过海外经历的也很少了。
她后来在沪江大学教书,也是当时的高知女性了。
苏雪林是鲁迅弟弟周作人的学生,也自称是鲁迅的学生。
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学生而已,和鲁迅并没有什么接触。
鲁迅活着的时候,苏雪林对他也是不错的。
资料记载:苏雪林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绿天》,1928年3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绿天》一出版,苏雪林很快就送给了鲁迅。在扉页上用黑色钢笔写了:“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版权页的留印处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现在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藏书”中收藏有这部书。“鲁迅藏书”中还有苏雪林另外两部专著:1927年由北新书局初版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和1934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的《唐诗概论》。
苏雪林是鲁迅的学生,但苏雪林用半辈子骂鲁迅,言语非常恶毒。她将“骂鲁迅”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事业,令人啼笑皆非。那么,苏雪林为何要这么做呢?她和鲁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恩怨呢?
苏雪林骂鲁迅,始于1937年,那时候鲁迅已经死了。1936年,鲁迅的死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哀悼和震惊,在鲁迅死后不久,苏雪林就开始公开谩骂鲁迅。
而在鲁迅还活着的时候,苏雪林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给予鲁迅的作品非常高的评价,她说:“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苏雪林对鲁迅先生的态度忽然转变,令所有人大为惊讶。
苏雪林此文一发,引起社会厌恶。她给胡适先生写信,胡适劝苏雪林说,人们对于鲁迅,都是“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鲁迅没你说的那么不堪。况且鲁迅刚死,你就来这么一出,鲁迅还是你的老师,你怎么能这样呢?
她又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信,当时蔡元培身患重病,不能受刺激,递信人说这封信写得太气人了,就没给蔡元培。不久后,苏雪林将信直接发表在报刊上。胡适过了二十天才看见这封信,又给她写信,说“你能不能正常一点”。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苏雪林对鲁迅的谩骂,到鲁迅去世三十周年的时候,苏雪林又发表文章骂鲁迅。主要内容是:
1.鲁迅小时候穷,连学费都筹不起,后来决定行医。
2.鲁迅回国后当了老师和教务长,想谋个翻译的活,被人拒绝了
——苏雪林由此推断:可见鲁迅此人喜欢跳槽,不是一个忠诚的人!
3.鲁迅的心理是病态的,因为他童年常常到当铺典当东西,当铺的伙计嘲笑过他个子矮,后来鲁迅又到亲戚家“乞食”。
标签: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