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日,为什么会把每年12月22日定为冬至日?有何缘由?
地球绕太阳一周,谓之一岁,而一岁之气侯不齐。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带不同,由于地球距太阳之远近不同,以北半球而言,当地球行至南纬二十三度二十七分四十五秒南回归线时,得斜射日光,故气侯寒冷,谓之"冬至"。
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二日,预示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称日短至。
为什么会把每年的12月22日定为冬至日?
古人为什么要定一个冬至日呢?要了解这个,我们想了解一下,古人为什么要定出年、四季这些时间单位?
古人在劳动和生活中,如果没有“年”和“四季”这样的概念,那就是在一片混沌中生活,蒙昧还没有开化。
在古人简直没有一点科技的生活中,古人最亲近的就是太阳和月亮。特别是太阳,是古人简直生活离不开的宝贝。但是太阳在给古人的光明和温暖中,却是有变化的。
有聪明的人就开始注意到这种变化,并且想办法记录这种变化。开始的时候,人们利用一根木棍来观察太阳照在木棍上的影子的变化,并且把这种变化记录下来。
通过记录和观察,古人发现了一个规律:木棍的影子在一年中的长度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其中,夏季的一天正午的日影最短,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靠南,所以把这一天叫作“日南至”,也叫夏至;而冬季的一天正午日影最长,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靠北,所以把这一天叫作“日北至”,也叫冬至。
古人就是这样定出了冬至日。
有了冬至和夏至,年的概念也就产生了。最早的时候,人们在冬至和夏至的基础上,加进了春分和秋分,这样四时,也就是四季就产生了。
后来,又平分这四时,在里面加入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样我们口中的“四时八节”就产生了。
最早的时候,冬至所在的月就是“正月”,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冬至大如年”的原因。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排二十二号,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包括现在的许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冬至这一天由于太阳到达黄经270°,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甚至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的现象,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
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这一天即使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但万物总有阴阳转换之时,冬至既是“阴”的终点,也是“阳”的起点,即“冬至一阳生”,正如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
冬至,俗称“冬节”,它的具体时间是按照公历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西方国家历法传入中国之后才被引用的,即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并非题主所问及的一定是每年的12月22号,那时候的古人的意识里是没有阳历之说。
冬至是一个自然节气,它既表示了此时节的气候和温度,也融入了人文传统在其中,在古代冬至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在历朝历代中出现了诸如汉朝五天假、唐朝七天假等,直至近代以来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即便如此,在我国民间的许多地方,冬至节的一些传统还是在不断的延续着,如吃水饺、喝羊汤、吃汤圆等,人们以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签: 关于冬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