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活动期间,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谢邀!作为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支赴蒲县科技支农的队伍的队长,我感到很荣幸能从我自己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去三下乡,大家大概都能想到条件会很艰苦,但说到具体遇到的困难,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深刻体会吧!
•首先,我们刚到达蒲县的第一天,就遇见了困难。因为我们在蒲县的暂住地:蒲县一中(学校名),在我们去三下乡那会学生们刚好放暑假,宿舍里自然是没电没网!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当代人,在当今社会没电没网自然是寸步难行。也行有人说没电没网也能活啊,远离手机,早睡早起,就当是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可我们要真的是去蒲县体验生活去了那就好办了,但我们三下乡是带着任务去的,而不是盲目地去“旅游”一周就完事了。
我们要发挥我们现代新媒体的优势,通过每日的拍照、写稿、联系当地电视台与媒体等为我们所做的这项公益的事业做宣传,这样不但能使自己有更深的体验与领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某些产业的发展……
那么问题就来了,没电没网,就算自己买了流量,没有电也是白搭……
后来是这样解决的:蒲县当地听说我们的困难后,在宿舍楼道里拉了长长的电线,还有充电插头。虽然每天晚上充电的人很多,可能你要大半夜的起来把别人充饱电的手机拔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再回去接着睡,但这总归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困难,我们很知足也很感激。
•其次,就是刚到蒲县的那几天,来回往返的公交车搭乘及费用问题,对于初来乍到、摸不清楚状况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一)调研组成员在走访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与困难
1.语言不通。当地的村民讲方言,有的村民只会讲一点普通话甚至会出现不会讲普通话的情况,这是调研组成员在做问卷时一个很大的挑战,调研组成员中有两位能交流的海南同学,但因为每个村与每个村之间的方言都会有所变化,也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
2.交通不便。调研组成员在对牙港村进行调查的时候,由于距离较远,交通工具不便利,每天要步行十几公里的路,中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在村子里的阴凉处休息一下,吃些面包充饥,继续开展工作。其中牙港村有两个自然村不仅要步行半个小时,还要坐40分钟的船才能到达。
3.部分村民白天割胶不在家,部分村民在县城打工。由于该地区的村民主要靠种橡胶为生,每天早上都很早起床去山上割胶,白天家里基本没有人,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儿童,而部分村民因为胶价太低需在县城打零工,只有晚上在家。这给调研组成员在调查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难度。
4.农村户口不明晰。大户中又分出一些小户,家里有几个孩子,结婚之后可能会出现分家的情况,导致调研对象可能会有重复。这给调研组成员在走访调查中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5.调研组成员在走访调查过程中,牙港村这个行政村中有一个自然村—江排村,路途较远,步行半个小时到码头,坐40分钟的船到达之后还要再走近半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江排村。村子里只有4户人家,都为老人,无法沟通,村子里的年轻人平时都住在县里,不在村里生活。并且调研组成员在与该村队长联系时,队长及副队长都在县城,没有人与调研组成员进行接洽,由于实际原因调研组成员并没有对该村进行走访调查。这也是在调查过程中白沙调研组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二)而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调研组成员也在逐一克服
1.针对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的问题,调研组成员一方面通过村里村干部的带领,翻译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不断的解释,加强彼此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沟通,了解农户家庭的基本信息。
2.针对交通不便的问题,由于两个行政村距离县城较远,调研组成员每天步行十几公里,克服酷热、暴雨等恶劣天气,皮肤一点点被晒黑,衣服一次次被淋湿,但调研组成员还在坚持做调查,保证完成每天的工作量。
3.当地村民有时割胶或者外出打工不在家,调研组成员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利用割胶的闲余时间或者让村干部提前通知各农户,在家里等候,调研组成员分时段进行走访。
青禾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百丈河村实践的九天里,遇到了很多像天气、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困难,但最大的困难还是语言不通问题。当地因为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基本上80%的村民都不会讲普通话,实践队队员们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时常发生与当地村民无法沟通清楚的情况,调研进程一度陷入瓶颈。后来,在当地孩子们主动提出在支教课程结束后帮实践队员们做翻译,我们利用中午和傍晚的时间,和村民们进行了有效的交流。
与此同时,每天晚上我们和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一起排练节目的时候,实践队员也会教村民们一些简单的普通话,相比刚到的时候,我们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的困难度已大大降低。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在当地村民的热心帮助和实践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困难都被我们一一克服过来了。实践的九天,必将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支教期间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可以分为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在生活上,由于我们去的那前五天,正好赶上全国普遍高温。日间气温,达到三十八度以上。而我们住的宿舍没有电,没有风扇。降温消暑成了最大的问题。我们为了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天天都煮一大锅绿豆汤。除了老师喝,也会给学生们喝。在中午的时候也会给身体感到不适的老师提前喝解暑药。还有一个,让所有队员深感困扰的就是肆虐的黑白伊蚊。对于来这里的第一顿饭,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味道多么好吃,而是两条裸露的腿上,接二连三的红色大包。十天下来,我们粗略数了一下,大概能平均到一条腿十多个包。要不是有一罐神奇的驱蚊止痒药膏,还有十多瓶花露水。我们几个人可能真的就面目全非的回到家了。再就是没有洗澡的地方,夏天天气炎热,最想干嘛呢,无非就是洗个热水澡,吹吹风扇了。既然是支教,条件肯定是艰苦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很不适应,晚上睡不着或者睡着之后都是被热醒。毕竟我们要在这呆一段时间,总不能一直这样吧,怎么解决呢,洗澡我们是在餐厅洗餐具的那,用水管冲着洗,第一天的时候觉得凉,第二天的时候也觉得凉,第三天的时候就适应了这个水温。我们
洗完澡用水盆接一盆水回宿舍,把毛巾放在水里,晚上热醒之后就用毛巾擦一擦,也挺凉爽的。虽然每天晚上都会被热醒,但是醒来可以用凉水擦一擦,缓解一下炎热,我们就很满足了。来之前就已经想到条件会艰苦,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当这一切都来的时候,我们都能欣然接受。支教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是苦中有甜,甜多于苦。
而在工作上,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教学设备的不足。我们准备了好多拓展课程,和实验课程。但是由于器材的不够完善,有的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还有就是多媒体的问题,很多课程开展起来,效果都没有预想的好。我们所有老师,对于这些硬件条件的缺失,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个原因懈怠自己准备的课程。我们有的,自己掏钱买器材,有的自己拿笔记本在课堂疲惫播放课件。老师们说,只要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算不上困难。
十天来,我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经历了极大的考验,但也也收获了珍贵记忆。我们克服所有问题,迎难直上。相信,我们这个团队在以后支教任务中会更加游刃有余。
标签: 三下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