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清明节了,如果回不去老家,大家都是怎样祭祀去世的故人的?
这个节日对我的理解是,中国行孝的传统美德,每年到时尽量抽时间带着晚辈们去给死去的老前辈扫一次墓,同时也给现有的老人欢聚一下。行成一种尊敬老人的风气!当若有急事去不了也会改日,再去了结心愿。因为我现在己是七十岁的人了,不带后人去,时间一久会忘记还有老人的存在。其二是今后我们走了,还要想他们也同样记在心上!
由于离家路程遥远回家确实有点不方便,再加上刚刚复工复产都在加班加点争取把生产搞上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生产出优质高效率的产品来,没有太多的时间,眼下疫情还没有完全解除特殊情况也不能回家,舍小家为大家不给任何组织添麻烦,共同为“抗疫”工作分忧解难。
虽然不能回家祭祀去世的亲人,我们的心并没有不能回家而缺少一点的思念,而是倍加思亲,登高望远面朝家乡的方向三鞠躬以示追思。
大家好,谢谢悟空激情。从古到今,清明节祭祀都在流传,一代传一代,也是一个风俗,人们常说的,百事孝为先,祭祀也是一种孝道吧,是对故人的怀念和孝道。象我们这里的人,在外面工作的都会会来祭祀,不过也有一些工作太忙实在回不了老家,就去买一点祭祀的纸钱,到河边上去烧,表表心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
谢谢您邀请我回答问题。
下面就您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祭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像亲人的生辰、忌日,清明、除夕这样的重要节日,更是我们对逝世的亲人寄托哀思表达怀念的重要时刻。当然,正常情况下,必然要到祖先坟前烧些纸钱,献祭供菜。但有时情况特殊,比如自己离开家乡,远在外地工作,一时半刻赶不回故乡,比如今年受新冠疫情的限制,我们怎么办?我的做法是,就在现在的居住地家中,烧一桌好菜,点一些纸钱,祭祀祖先。其实,祭祀的地点和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不忘祖先的恩德,心中有对父母亲人的怀念。能如此,我觉得也就够了。如果父母亲人在天有灵,也一定能够理解和谅解我们的。
不知我的回答能否让您满意?再次谢谢您的邀请![祈祷][祈祷][祈祷]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大诗人杜牧这首诗非常生动的描述了在清明节这个回家祭祖扫墓的日子里,行人愁苦、哀伤、悲痛心情正如纷纷飘落的冰凉雨水一样的情景。清明节自古就有,而我国又是个十分讲究孝道的国度,用尽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孝道,活着尽孝、死后祭奠。清明节这个祭奠的日子,不分南北东西,大家祭奠的形式都十分隆重,全家老幼一齐到祖坟,摆贡品、磕头:放鞭炮、烧纸等等,然后全家亲人喝酒吃饭回忆往事……正因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始,设立“清明节”休假一天。“清明节”这天如果回不去,我们胶东半岛地区的习惯是,在十字路口处烧烧纸,念叨念叨愧疚之意、说说怀念之情……也可以在自家阳台上放上小桌,摆点贡品,磕三个头、烧点纸……
清明节的祭祀都有哪些习俗?
首先,清明节全国上下的人应该都会去祭奠,祭奠先人,怀念已故亲友等,这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众所周知,清明节本来就是为了祭祀而设立的。
另外,有些地方在清明节的时候会做清明粑和清明果,算是一种清明节的饮食传统了吧!
接下来就是春游踏青了,清明节前后天气开始回暖,万物复苏,正是春天出游的好时机,趁着放假,邀上几个好友去赏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的说法,清明节要荡秋千,秋千寓意着避讳,也体现着勇敢的精神和达到运动目的。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大家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天气晴朗的时候,带上风筝在开阔的地方放起来,似乎也能够使人心情愉悦!
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回不去,应该怎么祭祀?
在外地回不来的家人,按老习俗是找个十字路口,在地上画个圆圈,把供品及纸钱在圈内烧掉,并念叨一下近况。但现在城市都干净整洁,不能这样办的,要文明祭祀,保护环境,只有到公共墓地去祭拜或城市规划的区域祭拜。有不同的意见请包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并且立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此,中国人祖先祭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 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物,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盛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扫墓活动通常是在前十天或后十天。
尽人心柯其责。对于许多托不开身的自然心中记挂,想祭祀先人。现代,有网络版,也有在遥远的地方,遥祭。取各种祭祀品自己找个安静的场所焚烧,以代替无尽的哀悼。
清明节,或者其它祭祀的日子(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和过年)如果实在不能到先人坟上去祭拜,也可以这样祭拜先人:一是在家中显要位置摆上先人的遗像或牌位,摆上几小碟果品和香炉,焚上三炷香,寄托哀思。二是在家院附近的大路边上,画一个圈,此圈留个口,对着先人埋葬的方向,将纸钱放在圈里,为逝去的亲人焚化纸钱。这就相当于由于工作忙、没时间亲自带着礼品去探望亲人,将礼金通过邮局给亲人汇过去了。
标签: 清明节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