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谭嗣同,

ysladmin 16 0

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明明可以选择不死,为什么却执意将生死抛在一边?

此谓舍生取义者也。

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战败的局面使得许多国人痛定思痛,开始意识到唯有变法方能拯救国家于危亡,并且,光绪也有心变法,于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得到光绪的信任,开始委命办理变法事务,但是奈何慈禧等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变法受到阻挠于是才有了企图发动兵变夺取权力,然而,兵变失败,维新派被慈禧残忍镇压。

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得到风声,找好了新的去处,而梁启超等人也劝了谭嗣同,说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希望谭嗣同也能够先行躲避祸乱,将来等待东山再起之日。并且,日本方面也已经向谭嗣同传达了日本方面愿意为谭嗣同提供庇护,但是,谭嗣同已经志在以身许国,拒绝了大家的规劝。

永远的谭嗣同,-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谭嗣同深深知道,此时的中国国民对于变法已然不够了解,完全不知道变法对于强国富民是多么的重要,此时,必然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唤醒国人的血性,让大家明白,国家的富强必然需要流血牺牲,而他谭嗣同,愿意站出来,为大家做出表率。

他讲,“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他自己不是回答过这个问题吗,他的原话就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永远的谭嗣同,-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作为后来者的精神力量和追随榜样。在他心目中,国家兴亡比个人生死大得多了。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对解放当时封建社会国人的思想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总体来说这场变革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成员死的死、逃的逃。但是对于那种能逃确选择英勇就义的谭嗣同大家常常谈起。为什么他不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选择逃亡?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可作参考:

以死明志,唤醒沉睡的国人。戊戌变法失败后,曾经就有人劝谭嗣同出去避避风头。 而谭嗣同是这样说的:“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当走上断头台,准备喝断头酒的时候,谭嗣同对一同被押上断头台的同伴豪迈地说:“来,喝”。可见,谭嗣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永远的谭嗣同,-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封建顽固势力的一种抗争。维新派都是一批接触了西学的人士,他们对封建思想存在着强烈抵触,一心想通过变法来改变当时的政治格局。虽然最终变法失败了,但是谭嗣同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用自己的牺牲与顽固的封建势力作了最后一次斗争,以牺牲表明对变法事业的执着。

刚烈的性格、高贵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理想主义的驱使。“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谭嗣同面对断头台的高声呼唤。“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又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

对于舍生取义这个话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我们姑且不谈论谭嗣同这样做值不值?相信在他自己心里是值了。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每每想起何其悲壮!

谭嗣同 自复生 号壮飞 戊戌六君子之一!

我觉得谭嗣同未选择生主要受忠君爱国思想所阻。

清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召见谭嗣同时曾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年责我,我必速改。”

试想谭嗣同听此肺腑之言定甚为感动。必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感,封建社会文人遇此礼遇,定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不负圣恩。

据梁启超《谭嗣同之死》记载:谭嗣同被斩之前曾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据传大刀王五营救谭嗣同时,谭嗣同拒绝道:“皇帝尚在囹圄,作为臣子的岂能一逃了之,如此有违天道,决计不可!”

如此综上种种,皆可视为受忠君爱国思想所阻。不能苟且偷生。

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准备说服袁世凯发动兵变,不料袁世凯权衡利弊后,向慈禧太后告密,导致戊戌六君子被捕入狱,不日问斩。

在此期间,谭嗣同是大有机会逃脱的,风声紧的时候,其父的门生故旧皆劝他一走了之。入狱后其友大刀王五也示意可以救他出狱。但谭嗣同不为所动,慷慨赴死,这是为什么呢?

有书君认为,这可以从谭嗣同的个性、抱负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探讨一番。

一、谭嗣同仗义赴死的侠客情结。

谭嗣同好谈兵法,善于剑术,作风血性义气,敬重草莽英雄,平素喜欢结交豪侠。

标签: 永远的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