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地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

ysladmin 9 0

全国各地都有哪些过年习俗?

我们这里没有什么过年的风俗,30包饺子,初一烙盒子,初二饭吃包子,初五吃饺子,然后初六就上班了,每年都是这样,现在的日子和过年一样了,感觉不到什么新鲜的事物了。也不走亲不访友,让人们把新年都给淡化了。

唉,过年那些习俗,都不想说了,小时候啊,我们天天盼月月盼盼望着过年的那种心情,不但我们没有了,连下一代也没有了,这虽然说有一些原因是受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但有一些东西却是我们在毁灭我们自己的传统,现在过年还保留了多少习俗呢?汤圆吧,还有几家老人在带着孩子包呢?年夜饭吧,看看各大餐馆的广告,好多人都懒了,红灯笼呢没挂处,大人小孩都爱的鞭炮烟花呢不让放,每家门前的对联呢大都是标准化生产出来的,公园里的灯迷吧,书上网上来的打开手机就能对……唉,真不想说了,我现在最怕春节这个节日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专家们取消了!友友们说说我这个担心多余吗?

在这里,借此机会,祝福所有头条的友友们:

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地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第1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阖家安康!🌹🌹🌹

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地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第2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幸福吉祥!🌹🌹🌹

大年30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祭祀祖先;30日晚十二点前开始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初一早上放烟花,吃年饭,吃晚拜家里的长辈,恭喜新年快乐,长辈发小辈未成年人压岁钱,成年人给长辈送孝顺钱,然后晚辈去族人家带礼物,看望长辈,以示恭贺新年,晚上亲朋喝酒互祝福,狂欢。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先舅家,初三新女婿携媳妇去丈母娘家,初四姑家,根据亲疏远近可以走好几家,初五破五,响炮,初六外公外婆给外孙辈送灯,初七,初八也可以,初六到15可以穿插进行去朋友家,也可朋友聚会,从初十开始按当地的风俗,就准备走高挑,耍社火,正月十五,晚上猜灯迷,白天走高挑,耍社火,晚上吃园霄,新年基本结束。

老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意为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不尽相同的习惯和风俗。习俗传承着老一代留下的文化,展示着本地不同于别处的独特魅力。我国有地域广袤、民族众多,过年的风俗各有其细微区别,很难一言道尽,仅举数例如下;

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地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第3张图片-星梦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饮食上,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上海人则吃汤圆或者年糕,代表“团团圆圆”和“步步高升”。唐伯虎曾写《糕粽诗》: “题糕射粽说奇才,馈食春朝笑口开,记否堆盘枣梨蓼,年年吉语惯听来。”诗说出了明清士人春节吃年糕和粽子,寓意“高中”的习俗。

湖南人大年初一第一餐也是吃“年糕”,年糕是自家打出来的,跟砖头块差不多大小,等到要吃的时候切成块,放进油锅里两面煎黄,再放进饴糖加水一起煮开,口感软糯香甜。

湖北春节的第一餐还得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年轻人要吃鸡翅膀,寓意“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过年吃春卷这一习俗流行于各地,而以江南尤盛。吃春卷的历史最早始于晋朝,谓之“咬春”。诗人杜甫“春日春盘生细菜”,陆游“春日春盘节物新”等诗句,都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的这一生活习俗。后来,春盘逐渐演变成春卷。据说福建漳州一带春节吃春卷尤为突出。

     饮食不同,禁忌也有别。

由于人们认为春节预示着新一年的吉凶祸福,因而禁忌极多,它提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幸福安康的心理。《清嘉录》说:“元旦(即春节),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并针剪,又忌倾秽瀽粪。”忌扫地,倒垃圾,是防止走了财气;忌动刀剪针线。是怕遭凶祸。民间风俗。这天妇女不能出门拜年和回娘家。小孩子不准哭,所有的人都不许说不幸利的话,甚至不准躺在床上打喷嚏。大年初一早晨起床后要向长辈,亲友,邻居恭贺新年,说话要讨吉利,忌讳说“丧”“终”“病”“穷”等不吉利的话。

    南方一些地区有大年初一“井妈照镜”的说法,这一天不能汲取井水,否则,井妈不施惠赐福给打扰她的人家。

标签: 各地过年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