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是优秀文化还是糟粕文化,为何有些人喜欢“拍马屁”?
拍马屁属糟粕文化。拍马屁虽然是糟粕文化,但它却在和平的年代里,不论是官场、商场、民间,都一直盛行,成为一种文化艺术,成为升官发财,青云直上,有利可图而行之有效的法宝。只要学会了拍马屁的这门艺术,人这一辈子就不用愁了。所谓的拍马屁,实质上是说假话,说奉承话,不择手段讨好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喜欢拍马屁,善于拍马屁的人被称之为小人,而被大多数人鄙视。
拍马屁,好处多多,所以有些人喜欢拍马屁,而有钱有势的人又喜欢奴才,喜欢听奉承话,正因为如此,造就了它们的发展空间和滋生的土地,成为了招之即来,挥之不去的糟粕文化,成为社会的一大通病。但对于正直的心胸坦荡的人,实事求是的人是不会去拍马屁的。而是靠自已的勤奋努力,坚持与执着,埋头苦干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良知的人。
拍马屁也成了一种文化?拍马屁是小人之术。拍马屁的人一般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想升官,或想发财,但自己又没有那个能力就不得不像哈巴狗一样在主人面前低三下四,极尽阿姨奉承,千方百计讨得主子欢心,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实生活中喜欢被拍马屁的人占大多数,很多小人因拍马屁由人渣变成上人,得了名声利益。周围的人看到拍马屁有利可图也跟着来学,因此成了风气。但不是个个人都喜欢被拍马屁的,如果你拍错了不但得不到好处还会被马猛打一蹄。所以拍马屁又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选择适当气候和环境拍,拍轻了痒痒的起不到作用,拍重了马会痛又会踢人,因此拍马屁又成了一门学问,不管怎样说拍马屁是官场流行的一个通病,要治好这个病也是华佗无奈小虫何。
“拍马屁”是糟粕文化还是优秀文化?为何有些人喜欢“拍马屁”?
“拍马屁”比文化可大多了,它是一种人类社会生存本质,也叫“生存本能”。文化只能算是它的副产品。尽管人们都不大看得起“拍马屁”,但平心而论谁又没有拍过“马屁”?豪言壮语气冲斗牛又有什么用?关键时候谁又不会低一下头?没办法,自古谁又不是顺毛驴?
“拍马屁”狠的人多被鄙视,似乎是糟粕了;可很多人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在用,看着又似优秀的了。所以,“拍马屁”其实就像“臭豆腐”,味道不好,可好这口的人不少。
“拍马屁”也是要技术、能力,讲机会的,不是你想拍谁就拍得着,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因人因事因环境,看事情大小而有差异,特别要对胃对味,有人好这口,有好那口。
口诀如下:找准喜好是关键,方式方法要掌握,力量大小决胜负。
拍马屁,究其词理,应该是下级对上级一些恭维的话和行为或有求于人而不得不奉呈的举动及言辞。就字面而言拍马的屁股,让马好好的干活,加劲的奔跑达到拍马屁人的目的,我理解该词亦褒亦贬。说该词和文化优秀,糟粕相连没有多大意思,善于拍马屁,也可说是“精明”的一种表现,深于世道。不会拍马屁,好多事就办不成,显得愚笨。在现今社会后者多被冷落,而那些拍马屁的人则成了弄潮儿。这理给谁说呢?只有自己把握尺寸,好好生活罢了!
“拍马屁的哲学分析”。
拍马屁是个技术活儿,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干好的。正所谓,拍不好拍马蹄上,还要爱蹄呢,看来这也是有危险的。我们分别从三个角度看看吧。
首先,会拍马屁是一种眼光,这是战略家的认识高度。要有超前的视野和判断,当别人还没有认识和发现的时候,就能预判出某人的升迁和发展趋势,并随时掌握动态的变化,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作出正确的指向。这该是怎样的战略预判眼光啊!
其次,会拍马屁是一种能力,这是实干家的现实认可。在当今的职场中,能力和素质是最基本的要求。语言表达的能力是前提,能说会道是基本的沟通要求。关键还是要有“拍的能力”,包括动手操作的业务能力、与人交往相处的交际能力等等。举个例子,上司就是喜欢办事有条理、缜密细致的手下,你却偏偏杂乱无章、粗心大意,上司怎能认可这样的能力?再比如,老板要求司机和保镖合一的能力,你却弱不禁风,他怎么能录用你呢?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有本领、有用才是王道。
第三,会拍马屁是现实中一种获益捷径,这是经济学家的基本理论。利益最大化如何实现,市经济学家们关心和追求的。能少付出成本,多获得收益,正是经济学理论所倡导的,而且为世界范围的经济学家认可。现实生活中,无论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也都是遵循这样的经济学理论实践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这样行动着,人们都避免走弯路或者付出更多的成本去实现目标。
站在上述三个角度分析,有眼光、有能力、有收益的事,何乐不为?
标签: 拍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