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突破的问题。方法不是没有,就是很难用于实践。因为有的方法很好,但是特别费时间,文言字词就跟英语单词一样,需要积累,大量的积累。
成语记诵,趣味记诵,归类记诵等方法都是运用在具体讲某个词的过程中的。
我自己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二:
一、我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当堂讲当堂留时间背诵当堂检查,效果还不错,只是费时间。当堂背诵和检查环节,我是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用不同颜色区分,能给学生一种画重点的感觉。
二、找出文中重点的十几二十几个词,重点句式,让学生运用这些词和句式自己创作文言文。效果不错。
枯燥的课程
类似于英文语法课的那种教学方式,逐字逐词逐句一一对应成现代汉语的翻译式教学。
有意思的课程
把文言文当做故事来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言简意赅,一篇篇文言文,其实就是一个个的故事。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满足于照本宣科,而是要提前做好一些功课。好比初中的《出师表》,也是要求背诵的,在教学时就可以结合三国的故事来简单讲一下,同学们也爱听。
中英文对照。还是以出师表为例,王洛勇老师朗诵的就是最好的示范,在学文言文的同时,还可以学地道的英语。
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着将文言文,古诗词翻译成英语。古诗词翻译成英语的难度最大,在表达意思的同时,也要做到押韵。以《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为例,大家可以看一下大卫霍.克斯的译文《The Won-Done Song》,不仅译出了原文的精髓风格,而且在发音上与汉语的“完蛋”相近,正好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中英文对照学文言文,涉及到跨学科教学,值得探讨一下。
古今结合换位思考。古人和现代人都是人,在一些事的想法上也是相同的,所以说我们在学文言文的时候,不妨把自己想象成古人。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比高中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也是要求背诵的。这段很长,但比较好理解,我就不一字一句的给大家翻译了,简单为大家讲讲大概意思。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很尽心尽力,哪里发生灾荒,我就会安置灾民,运送粮食。我看别的国君还不如我呢。为什么邻国的百姓不见少,我的百姓不见多呢,我很疑惑。”
孟子于是举出了一个经典的例子,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也说,退50步也是逃跑。
孟子说,您知道这个道理。然后孟子阐述了自己关于王道的一些理论。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叫做苏格拉底,孟子和苏格拉底说话的风格有些类似。都是先提出一些显而易见的话,这些话对方是认可的,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对话,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使对方认可。这放在现代也是非常好的一种语言技巧。为什么有些人不会说话,或者一说话别人就反感?情商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注意强加于人的观点,别人轻易是不会认可的。就好比这段文言文中,孟子直接说“大王啊,您的这种想法不对呀,不符合王道的精神啊。”估计梁惠王会直接把孟子请出去。
全文只讲几个点,有成语故事的要延伸。多讲无益。强烈要求学生多读,以提问阅读效果为依据,要求其断句。印发重点语句,检查断句与翻译情况,之后检查阅读情况。最后总结,就是断句与读。
初中语文在还用部编版版本以后,古文古诗不仅数量提升,难度也有较大提高,而且针对中考新趋势,课本内较为直观的考点也就是古诗古文,所以,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可谓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文中,我秉持着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只去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展示,当然了,我最后也会将重难点整合,再次强调,或者改为小卷测试,让学生再次对知识进行筛查巩固。效果不错,学生动起来,也就主动了,也不会枯燥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说取文言文课,就想起学生时代的语文老师,的确有的老师讲课很难董,而有的老师讲同—课文,即风趣又好董,我好长时间,都不知道老师讲的那些知乎者也道底是什么意思。只到听了另—个老师的讲解才明白,原来老师讲课也需要艺术的加工。
可能几十年前的老师文化水平也不高吧,我初中第—个语文老师讲文言文只会照着书本来读,自己也不会背课,我发现他是按教案读。搞些古词解释,很多时候听的头都大了。文言文其实就是古人的文学用语的语法,讲文言文,先不要去讲课文,老师先把文言文课文的翻泽文当着故事给学生听,先听明白这个课文道底是怎么回事。再把古人的文学用语与现代用语作对比,说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用。
我的第—个文言文老师,开始读一遍课文,然后就—句—句翻译,只到一遍课文上完,我也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知,乎,者,也,矣,言,亦,何,曰,等字为什么要与文中这么用,老师把它象讲故事—样讲,或自己编几句这样的应用说给学生听。讲文言文,最好找几本古典小说,按白话文给学生读几个,同样又用文言文来读,这样使学生产生联想,会促进理解,我当初学文言文就不知道怎样去翻泽句子,后来连续结合几个句子,才明白意思。
其实我不是教师,只是结合自己读文言文的理解谈点看法,有错误的地放,欢迎批评指正。
标签: 出师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