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老师在教学结束后写的一种反思性文章,可长可短,可单独成篇,也可写在教案后面或者教学设计后面。主要内容就是自己对教学的回顾,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这些问题既包括经验,也包括教训。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曾有人说,写三年教案不一定能成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会成名师。
本人是高中教师,我认为教学反思的基本含义有三点:第一,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重点在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第二,教学反思是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动力,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学反思要求把教和学统一起来,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提升行为,丰厚思想,享受专业成长。
理论依据:
1、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迷茫,实践上的困惑,他们的认识同样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2、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
3、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
教学反思,我们教师每天都在做,但是很多人是盲目的做,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网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再认识、再思考,形成对下次教研教学有借鉴经验意义的总结,有利于教师个人和教研组全体成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特也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续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通过对课堂主体(学生)、课堂主导(教师自己)、课标、课程、教学方法、简约技巧的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实践下的教学反馈,及时列举并总结,对个人问题收集和处理建立分析文档。这个分析文档也就是我们得到的各类反思,诸如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教育论文,教育数据分析,教育课题等等。
鉴于教学反思具有“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主体性”的主要特点,我们在编写反思的过程中要从“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大方面体现反思的特点,让三次反思真正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质财富。
▲教学前反思: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学生的接受性,教学设备的匹配……
▲教学中反思:三维目标的开展情况,能力迁移拓展训练能否落实,教师对课堂的操控力度是否得当,时间的合理分配……
▲教学后反思: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重难点突破成都和方式,改进之处,如何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必修作业,要坚持做,认真做,做踏实,形成个人特色体系,最后这就是你的教育著作!
课堂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经验总结,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针对整节课进行总体反思,也可以针对其中某个环节进行反思,无论哪种反思,都体现了教师提升自我的需求。
以下为本人的一节数学课,针对切线长定理的片段进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上,关于切线长定理的证明,有三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证明方法,分别是青青、王梦怡和张璐瑶,当然,不是说仅仅只有这三位同学完成了证明过程,多数同学都认真完成了定理的证明,特别如丁绪赏同学,写完了全部三种证法,态度非常认真。定理的条件为圆O外圆外一点P,经过点P有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求证的结论是PA=PB方法一是最容易想到的,毕竟连接OA、OB后再连接OP,太明显了。
关于图中这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可以用HL、SAS或AAS,均归为一类,其中HL最简单,该方法的描述是由青青同学主讲的,但第二组的组长陈晨雨同学补充了不少关键步骤,宋晨芸同学的过程书写也相当规范,粗略看了一下使用该方法的同学,大约有12个左右,其实这也是课本上的证明方法。
方法二我觉得比较简单,连接OA、OB后再连接AB
此方法由王梦怡同学提出,连接AB之后构造出了一个等腰三角形AOB,同时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等腰三角形PAB,此方法的优点在于书写过程较为简短。
方法三我认为比较有创意,依然是方法一中的辅助线作法
标签: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